时间:2024-12-26 15:22:18 出处:百科阅读(143)
“只要还有一个学生,乡村小学学校就要继续办。坚守”简敬华和简敬全站在古旧的氏兄书路AG超玩会入口校舍边,看着几个孩子在青石板的年教院子里投篮,眼里满是乡村小学热泪,脸上却洋溢着笑容。坚守
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,氏兄书路庙宇改造的年教校舍一修再修,近40载的乡村小学坚守,两个鬓角斑白的坚守老人体会到自己的坚持是那么有意义,孩子们对知识和外面的氏兄书路世界怀着美好的憧憬。
选择
长在一方 就要造福一方人
汽车渐渐驶离雨城区大兴镇,年教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7公里,乡村小学AG超玩会入口在大山深处,坚守九龙村小学静悄悄立于此。氏兄书路拾级而上,靠山而建的三座老式木结构房开口向山,围成一个小院落,满是绿苔的青石板随意地铺着,凹凸不平的状态诉说着岁月的变迁。
这里便是简敬华和简敬全两兄弟任教了近40年的大兴镇九龙村小学。
上个世纪60年代,村里唯一的老师许兴邦把当地九龙寺的庙宇用作学堂,开启了当地乡村教育的先河。1976年,初中毕业的简敬华毅然选择跟随许兴邦的脚步,把青春热血洒在生长的地方,为村里的孩子铺就一条通往五彩世界的知识路,他的兄弟简敬全也在1978年来到学校教书。
几十年里,九龙村的近300个孩子由这里看向世界。
“在九龙村长大,也受许老师的启发,我们都做了一个坚定而不后悔的决定。”两人说,那就是坚定地选择在生长的地方教书育人,看着孩子们都渐渐有了成就,自己心里也就有点成就感了。
坚守
无私奉献 对留下的学生负责
近期,来自名山区蒙阳镇社区和中华传统文化义工网的志愿者,又来到了学校。为老师和学生送来了体育用品和孩子们最爱的零食。
“这已经不是第一批志愿者来看望学生了。”简敬华从柜子里翻出许多的照片,斑驳掠影中记录着学校与志愿者一同见证的点滴温暖。
学校的三座木结构房,只有一座用作教室和老师办公室,其余的两座由于年久失修,歪歪斜斜,房里长满了杂草。步入二楼教室,拉线开关声点亮了简陋却整洁的房间:门口用支架撑起的旧黑板擦得干干净净、为数不多的课桌摆得整整齐齐,木架的玻璃窗透亮,脚下是灰褐色的楼板,人走在木板间,整栋房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呼喊。
“乡村小学学生人数少,教学条件较差,留不住人。”简敬全说,学校发展的鼎盛时期,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187个,相应的教师队伍也比较完整,但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,学生们都选择去了条件更好的学校,学生人数减少,许多老师也就离开了学校,最终又只剩了简敬华和简敬全两兄弟。两人说,因为自己是本地人,更理解“知识改变命运”这句话对于乡下孩子的意义。唯有选择坚持、坚守,才是对自己负责,对留下来的学生负责。
渴望
齐心协力 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
九月开学,简敬华退休了。三年级的3个学生到了条件更好的学校上学,剩下的4个孩子如期来到教室。这些孩子大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,而选择继续留在九龙村小。简敬全忙着为孩子们发书,布置新学期的任务,简敬华也会闲不住到学校看看:孩子们长高了吗?学校还有什么自己帮得上忙的地方?
翻看着学校几十年来学生们的毕业留影,岁月流逝,看着一代代学生成长成材,简氏两兄弟对未来满怀希望,不少爱心团体和企业,为学校送来了急需的物资,志愿者们也常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。在渴望的同时,却又心生担忧。
“虽然只有4个孩子,但教学的任务还是很艰巨。”简敬华退休后,简敬全成了学校唯一的老师。和其他学校一样,九龙村小开设了几乎所有小学涵盖的课程,简敬全说,有时候也会比较为难,因为自己老了,赶不上新鲜事物产生的速度,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。有一天自己也将面临退休,而成长中的孩子们,更需要教育坚守的力量。
“只要有一个学生,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不会停止。”看着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,简敬全提了提嗓门,山坳里回荡着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。
记者 杨俊霞 杨青
上一篇: 奋力攻坚100天 如期交上满意房
下一篇: 可停留240小时、新增21个口岸 今起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